在繁忙的鐵路樞紐,站臺是連接列車與乘客的紐帶,而站臺端部區域因其特殊的安全屬性,始終是鐵路運營管理的重點。為保障旅客出行安全、提升管理效率,鐵路部門正逐步推廣一項創新技術——站臺端部防入侵智能報警系統,通過科技手段為站臺安全構筑起一道無形的防護網。
站臺端部為何需要“特別守護”?
站臺端部是連接軌道與站臺的臨界區域,其后方往往分布著信號設備、電力設施及列車調車通道。若乘客誤入或停留,不僅可能觸碰帶電設備、干擾列車運行,更可能因列車進出站時的強大氣流或視線盲區引發意外。因此,鐵路部門長期通過標識警示、人工巡查等方式提醒旅客切勿靠近,但在客流高峰時段,僅靠人力勸阻難免存在疏漏,安全管理的壓力與日俱增。
針對這一痛點,站臺端部防入侵報警系統以雷達為核心探測工具,結合智能算法,構建起全天候的防護體系:
精準感知,實時預警
雷達設備可穿透雨雪、霧霾等復雜天氣,24小時監測站臺端部范圍內的動態。當系統檢測到人員靠近或停留時,立即觸發聲光報警裝置,通過高分貝警報與閃爍警示燈提醒旅客止步,同時將信息同步推送至工作人員終端,實現快速響應。
智能區分,減少誤報
系統內置目標識別算法,可區分人員與行李、飛鳥等物體,避免因非生物移動觸發誤報。此外,針對兒童、行動不便者等特殊群體,系統可調整探測靈敏度,兼顧安全與人性化服務。
數據賦能,科學管理
報警記錄、客流熱力圖等數據通過云端平臺實時匯總,幫助鐵路部門分析高風險時段與區域,優化巡查路線與警示標識布局,推動安全管理從“被動應對”向“主動預防”轉型。
從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,安全防線再升級
目前,該系統已在國內多座大型車站試點運行。據現場反饋,系統日均預警次數較人工巡查期間下降60%,而有效勸阻率提升至95%以上。工作人員表示:“過去需要安排專人值守端部,現在通過系統就能實現遠程監控,人力得以釋放至更需要服務的崗位。”旅客王女士也感慨:“警報聲一響,連孩子都主動退后,這種科技感十足的安全提醒更讓人安心。”
鐵路安全是系統工程,既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撐,也離不開每一位旅客的配合。鐵路部門呼吁:在候車時,請務必站在安全線內,留意站臺端部的警示標識與語音提示;若發現他人誤入危險區域,請及時提醒或聯系工作人員。科技與人文的雙重守護,方能筑就平安出行的堅實屏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