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場作為城市交通樞紐和國家空防的重要節點,其周界安全直接關系到航空運輸秩序和公共安全。然而,近年來國內外多起機場周界入侵事件,暴露出傳統安防手段的局限性,也讓行業對更高效、可靠的安防技術需求愈發迫切。
2022年,某地發生一起特大天然氣管道盜竊案。通過破壞機場周邊燃氣設施非法竊氣,涉案金額超320萬元。更危險的是,金屬碰撞產生的火花隨時可能引發爆炸,嚴重威脅機場安全。而在某國際機場,曾有人員翻越圍界進入跑道區域,導致航班緊急避讓,造成重大安全隱患。
這些案例背后,是傳統安防手段的難題:
響應滯后風險:人工確認警情通常需要3—5分鐘,而盜竊、破壞等突發事件往往在數秒內造成不可逆損失,傳統方式難以快速攔截。
環境適應性差:雨雪、霧霾、沙塵等天氣容易導致設備故障率上升,沿海機場還需應對高鹽霧腐蝕問題,維護成本高且效果不穩定。
針對機場周界“范圍大、環境復雜、風險等級高”的特點,飛天光電推出的振動光纖入侵報警系統,通過光纖傳感技術實現了三大核心突破,為機場安防提供了更可靠的解決方案。
系統沿機場圍界敷設振動光纖,可實時捕捉翻越、剪切、撞擊等動作產生的微小振動。例如,某機場將原料倉庫、停機坪、航站樓連接道路劃分為獨立防區。當光纖檢測到A區圍界有攀爬振動時,系統會立即鎖定位置,并將警情推送至安保中心,同時聯動探照燈與攝像頭進行視頻復核,確保快速響應。
系統內置自適應數據融合算法,通過分析振動波形特征,能精準區分人類入侵與風雨、動物活動等干擾。在河北某科技園區燃氣儲備站的實際應用中,系統成功排除了車輛碾壓、樹枝搖動等干擾,夜間誤報率幾乎為零。某機場安保負責人曾表示:“過去依賴人工巡邏,夜間安全隱患大;現在系統能24小時監控,讓我們真正安心。”
光纖材質天然抗電磁干擾、耐腐蝕,可在-40℃至70℃的溫度下穩定工作。某沿海機場項目驗證顯示,系統經受住臺風季強風與鹽霧侵蝕,年故障率低于0.3%,維護成本較傳統電子圍欄降低60%,長期使用更經濟。
機場周界安全是航空運輸的“第一道防線”。飛天光電振動光纖系統通過技術創新,以“主動探測+智能分析+快速響應”的三重保障,為機場構筑起7×24小時的隱形防護網。選擇專業防護,既是對旅客生命安全的承諾,也是對企業資產與公共利益的負責。在安全面前,任何細節都不容忽視,而技術升級正是守護安全的關鍵一步。